www.kaiyun..com

kaiyunAPP平台下载

环保督察“回头看”警示“执法越往后越严”

发布时间: 2024-04-19 来源:kaiyunAPP平台下载

  ●截至6月25日晚,中央督察组共收到群众举报接近30000件,受理有效举报超过23847件。而从截至7月8日的数据分析来看,河北被举报的问题最多,达4355;其次是黑龙江,为4277件。

  ●通报善用数据来说明问题,措辞犀利直指要害,同时还很注重通过展现细节来明显问题。

  ●目前,各中央督察组已陆续进入第三阶段督察,梳理情况,整理案卷,并开展必要的补充调查取证。下一步,各督察组将继续受理群众生态环境问题信访举报,并针对突出问题或重复举报较多问题开展抽查核实。

  7月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关部门通报称,广西针对中央第五环保督察组进驻后发现的问题边督边改,截至通报当日,广西共问责75个单位、253名责任人,这其中有35名处级干部。

  据悉,自6月7日中央第五环保督察组进驻广西开展环保督察“回头看”以来,先后到广西14个市开展了督察。截至7月6日,督察组共向广西交办信访举报地方虚假整改等问题25批3310件。这是自2015年开始中央环保督察之后首次启动“回头看”。和广西一起被列入第一轮“回头看”的还包括河北、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江西、河南、广东、云南、宁夏九省(区)。目前,各地的现场督察工作均已结束。

  生态环境部将此次“回头看”视为“看病抓药”后的一次“复查”。此轮“回头看”并不像第一轮督察那样主要是找问题,而是把第一轮督察找到的问题一抓到底。业内有经验的人指出,环保督察“回头看”释放出了强烈的政策信号:环保督察越往后执法越严。

  随着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十省份“回头看”,多地的环境问题再次被集中曝光。截至6月25日晚,中央督察组共收到群众举报接近30000件,受理有效举报超过23847件。而从截至7月8日的数据分析来看,河北被举报的问题最多,达4355;其次是黑龙江,为4277件。

  谁也没想到,“回头看”看到的场景如此触目惊心:江苏泰州一化工废料填埋点存有大量废料,两年未改却宣布已完成整改;河南信阳垃圾处理设施严重滞后,有关部门制作假台账企图蒙混过关;内蒙古包头市固体废物管理混乱,当地整改牵头部门履职不力,“数据打架”问题突出;江西都昌对第一轮环保督察交办的问题整改不力,2.7万吨垃圾去向不明,当地水库被当成了采石场渣场……

  “你们这台压滤机保养得很好,看起来跟新的一样,用过吗?”日前,中央第一环境保护督察组组长朱之鑫在河南省抽查信阳市无害化垃圾处理场时,问在场的相关负责人。

  这位负责人一时语塞,称“设备近期因故障停运,停运前一直都正常使用”,并表示能够给大家提供运作情况表和台账。督察人员打开负责人提供的运作情况表,发现直至检查当日这台外表干净、没用痕迹的污泥压滤机始终运行正常,这与负责人的说法相互矛盾,且填表人与填表时间有悖常理,存在运行台账造假的问题。面对大量事实,这家垃圾填埋场的负责人不再狡辩,承认了污泥压滤机长期没用,以及制作虚假运行记录台账的事实。

  制造虚假台账只是部分地方和企业为掩盖真相、躲避督查而耍的“花招”之一,还有以关代治,以停代治;指东向西,干扰调查;制造假象,瞒天过海……若没有此次中央环保督察组杀出的这个“回马枪”,一些地方环保领域的阳奉阴违恐怕还不知道要持续到什么时候!

  2016年1月,中央环保督察组在河北督察时就发现,邯郸市共有53座有证矿山需停产整治、10座责任主体灭失矿山需绿化修复。如今,两年多过去了,那里的整治情况如何?

  6月21日,当中央第一环境保护督察组赶赴河北邯郸一露天矿山时,却看到了这样一个场景:陡峭山体仅喷涂带有草籽的泥土,未见长草迹象,山体下的蓄水池早已废弃多时,水池的水管已经破损,满眼望去,大片土地,扬尘污染严重……“从现场的情况去看,修复工作只针对公路旁可视范围内的破坏山体,而不进行真正的生态修复,标准低、效果差。”督察人员表示,邯郸市矿山整治存在“以关代治,以停代治”的问题。

  同在2016年,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就曾精确指出:河南全省沿黄河有五处国家级和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均不同程度存在着生态破坏的问题。由此,河南省督察整改方案承诺:要全面排查沿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破坏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建立整改台账,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按期完成整改任务。

  然而,在中央保督察组“回头看”下沉三门峡市期间,对三门峡境内的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情况开展现场抽查时却发现:一些整改措施和工作部署成为了纸上谈兵,有关部门对存在的问题有意放任纵容,甚至在现场督察中出现指东向西、欺瞒编造、干扰调查的情况,情节恶劣。

  对于三门峡的通报,再现了部分政府工作人员欺瞒编造的场景:当督察人员询问养殖规模和粪便处理情况时,当地政府一名负责人看似协助,实则抢在企业人员回答前欺瞒谎报生猪存栏量;另外一名负责人用方言“指导”督察人员找来的企业工作人员,企图错误引导督察人员的检查路线,直到严肃警告后方才停止。

  面对部分地方和企业频出的“花招”,中央环保督察组“见招拆招”,不仅识破了其诡计,而且在通报中一一予以了披露。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对此曾表示:“绝不允许说一套、做一套,绝不允许得过且过、敷衍应对,绝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梳理此次中央环保督察组“回头看”的通报不难发现,通报善用数据来说明问题,措辞犀利直指要害,同时还很注重通过展现细节来突出问题。

  云南玉溪一污水处理厂七年未建成;广西南宁污染反弹,38段水体有28段为黑臭……在中央环保督察组的通报中有许多诸如此类的数据,并用对比的形式揭示出了问题的严峻性。

  在描述河南省信阳市无害化垃圾处理场超负荷运行的情况时,通报提到该场占地面积260亩,设计有效库容约98万立方米,设计每天填埋生活垃圾350吨。信阳市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库容早在2015年就已满,但目前仍在接收生活垃圾,实际填埋量已达264万立方米,超出了设计库容量1.68倍。通报将垃圾处理场涉及的有效库容98万立方米和涉及的每天填埋生活垃圾量264万立方米展开对比,揭露了垃圾处理场超负荷运行的问题。

  督察组看到的信阳市无害化垃圾处理场现状是:“垃圾堆积如山,恶臭扑鼻,蚊蝇满天,现场生产管理粗放,垃圾车辆没有一点覆盖措施,所过之处尘土飞扬、垃圾抛撒严重。”而在指出问题的本质时,通报更是直接点名相关单位、企业,措辞犀利,直指要害。

  中央环保督察组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下沉督察时发现,内蒙古第一大淡水湖呼伦湖问题依然突出,水环境质量没有正真获得改善。与2015年相比,呼伦湖水质在2016至2017年仍为劣Ⅴ类。水环境质量“靠天吃饭”的现状并未改变,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不容乐观。

  同时,当地还存在随意调整变更治理工程的问题。截至2017年年底,在实施方案明确的20个治理工程建设项目中,2个被调出实施范围,16个实施内容被大幅变更,资本预算也随意变更,一期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为21.08亿元,而实际落实只有13.15亿元,其中涉及旅游景区治理改造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项目没有实施,但有关管护能力建设的资金却由规划的1.9亿元调增到了4.02亿元。

  通报点名批评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作为整改任务牵头单位没有履行应承担的职责,没有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管理,没有建立监督考核机制等,系典型的“不作为、慢作为”。

  通报还直指呼伦贝尔市作为实施责任主体,避重就轻、避难就易,甚至为当地有关监管单位的利益大幅度调整项目建设内容。当地水利厅对自身承担的多个水利工程项目的组织协调职责、任务一无所知,履职尽责没有到位。

  中央第四环保督察组在江苏徐州市、宿迁市下沉督察时发现,2016年被要求整改的江苏泽龙石英有限公司的酸洗集中点仍存在废水随意排放、污染农田问题,当督察人员次日再次到达现场时,酸性废水仍未做任何处理,挖掘机和铲车还在掩埋污水渗坑。通报中点名这家企业“肆意排污”“企图掩盖违法事实”,并指出地方政府部门对长期存在的污染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事先打招呼、不许地方陪同、不让被督察的地方安排车辆,这是中央环保督察组外出巡查的要求。或许正是这样的要求,让中央环保督察组获得了大量线日,中央第五环保督察组对广西贵港市开展“回头看”下沉督察,在覃塘区覃塘镇发现了多起环境污染问题。

  检查当日恰逢雨天,春晨矿业公司厂区雨水携带大量含重金属的粉尘,顺着地势流往厂区围墙附近,通过围墙孔洞及墙体裂隙进入了外环境;企业还将大量生产废渣到处乱丢在附近的空地上,督察人员用PH试纸检测渣堆上的积水坑,呈明显碱性。在后来中央环保督察组的通报中,不仅有对现场的生动描写,还有图片展示——既有自然保护区内臭气熏天的粪便收集池实拍,也有生活垃圾堆场边缘垃圾的近照,还有整个矿区污染状况的航拍,从而多角度还原了环境污染地的现实。

  业内有经验的人指出,不同于以往重在结果呈现的公告,中央环保督察组“回头看”的通报中大量细节的加入让读者对环保问题有了更深的代入感,也能产生很强的震慑力。对问题剖析得越细致,对当地的警示就越深刻。

  据悉,目前,各中央督察组已陆续进入第三阶段督察,梳理情况,整理案卷,并开展必要的补充调查取证。下一步,各督察组将继续受理群众生态环境问题信访举报,并针对明显问题或重复举报较多问题开展抽查核实。有评论指出,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释放出了强烈的政策信号:环保督察越往后执法越严。

  “回头看”是一面镜子,折射出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几十年来的惯性发展思维和淡薄的环保意识;“回头看”更是一把利剑,戳破了、假装整改的面具,刺痛了一些干部失职渎职、不作为的神经。

  为何很多地方置环境和民生于不顾?固守旧观念、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死保GDP,是这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的通病。唯GDP论,让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竭泽而渔。在此次环保督察中暴露出了有令不行、漠视群众、落实不力、应为不为、敷衍了事的做法,实则更是一种懒政惰政、失职渎职的表现,是一种腐败。因此,从某一种意义上说,比治理环境污染更重要的是治官。

  顶风作案的官员要依法问责,不能带病提拔。地方官员不能当太平官,面对环境问题不作为。

  此前,一则的通报在网络上流传。这则通报曝光了六起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典型问题,涉及到天津、河北、江苏、安徽、重庆和甘肃六省区,被通报人数达40多人。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这是中央纪委首次就该领域的责任追究典型问题进行通报。

  也正是在此次通报之后,中央启动了第一轮的环保督察“回头看”。在发现了上述环境违法问题后,各环保督察组均在第一时间约谈了当地的党政负责人,并表示还将根据要求进一步核实问题、调查取证,依法依规做好后续督察工作。

  从目前各地披露的问责情况去看,问责除了党纪政务处分、组织处理或组织调整外,还包括行政拘留或刑事拘留。比如,在河北,中央第一环保督察组共转办河北省30批4355件投诉问题,地方反馈办结2177件,其中责令整改1591家,立案处罚279家,罚款金额1906余万元,立案侦查38件,行政拘留42人,刑事拘留15人,约谈39人,问责268人。

  截至6月25日,第一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六个督察组累计向被督察地方转办交办23087件;各被督察地方完成查处12409件,其中立案处罚2579家,罚款25096万元;立案侦查208件,拘留235人;约谈1065人,问责1939人。

  同时,为了确认和保证环保督察的高压态势,打好防治污染攻坚战,中央纪委驻生态环境部纪检组也于近日公布了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及环境执法专项行动作风纪律监督举报方式。纪检组表示,如发现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成员、生态环境部专项攻坚执法行动的工作人员存在违反相关纪律规定情形或、官僚主义等作风方面的问题,请向中央纪委驻生态环境部纪检组和生态环境部直属机关纪委反映。

  业内专家呼吁,不妨让环保问责来得更严厉一些,在高压之下,前进的步伐必然会加快。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在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就表示:“从宽松软到现在从严从紧从快处理,环保问责今后将成为常态,让不重视环境问题的人意识到理念错误,让没有认真履行责任的人切实履责。”

  业内专家觉得,希望在未来继续保持环保督察的高压态势,必须要建立一种长效的环保督察机制,其中最关键的是建立健全公众的投诉渠道,相关环境保护部门立刻跟进并解决公众的投诉问题,否则就要对其进行问责。另外,检察院也应完善其行政干预诉讼体系,为环境保护保驾护航。

  (原载于《中国商报法治周刊》2018年7月12日一版 本报记者李海洋)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