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aiyun..com

韦伯咨询:2023年中国污泥处理行业专题调研与深度分析报告(多图)

发布时间: 2024-03-22 来源:尾矿干排筛

  原标题:韦伯咨询:2023年中国污泥处理行业专题调研与深度分析报告(多图)

  污泥,是指污水处理厂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水率不同的半固态或固态物质,是污水处理没办法避免的“副产品”。污泥产生于污水处理的多个环节。

  污泥处理一般来说包括浓缩、脱水、稳定(厌氧消化、好氧消化、堆肥)和干化、焚烧等,是对污泥进行稳定化、减量化处理的过程。污泥浓缩、脱水、干化最大的目的是降低污泥水分,干固体没发生减量变化;污泥稳定主要是分解降低干固体中的有机物数量,水分就没有变化;污泥焚烧是完全消除有机物、可燃物质和水分,是最彻底的稳定化、减量化。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具有有机质含量低、含沙量高、产量大等特点,因而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的选择应结合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的特定性质,最大限度地考虑污泥的“资源”和“污染”双重属性,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2021年6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明确:2025年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相较于2020年提高15个百分点,2035年全面实现污泥无害化处置。

  2022年9月27日,国家发改委等3部门联合发布《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国新增污泥(含水率80%的湿污泥)无害化处置设施规模不少于2万吨/日,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达到95%以上。

  截止2021年末,我国城镇污泥无害化处理率约64%,无害化处置率相比来说较低,距离2025年的90%的无害化处置率目标仍有一定的差距。

  随着我国城镇污泥产生量持续不断的增加、环保监管政策的趋严、污泥无害化处置比例要求的提升以及我国污泥处理技术能力逐步的提升,我国污泥处理处置行业的发展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2022年,全国城市及县城污水厂产生的污泥量已突破6,000万吨(以含水率80%计),继续保持逐年增长的趋势。

  截至2022年底,全国城市污水处理厂解决能力为2.15亿立方米/日;污水排放总量为639.3亿立方米,污水处理总量为625.8亿立方米,污水处理率为97.9%。

  2022年,全国城市干污泥产生量为1300万吨,同比增长2.2%;处置量为1276万吨,同比增长2.5%。

  从各省污泥产生情况去看:广东省以766万吨位列全国第一,江苏省以421万吨位列第二,浙江省以316万吨位列第三。

  从各省污泥处置情况去看:广东省以755万吨位列全国第一,江苏省以410万吨位列第二,浙江省以310万吨位列第三。

  截至2021年底,全国城市污水年排放量为6250763万立方米,污水处理厂2827座,解决能力为20767万立方米/日,污水年处理总量为6118956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为97.89%。

  2022年,全国城市污水处理领域固定投资规模为672.94亿元,污泥处置固定投资规模为56.75亿元。

  从已公布的数据分析来看:上海市以约2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遥遥领先,湖南、四川、河南以及山东4省位列第2到5位。不难发现,东部及中部发达省份占据投资总额的大部分。

  针对我国污泥产量大,处理处置形势严峻的问题,“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也精确指出污泥应进行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

  目前,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基本实现了污泥的初步减量化,但并未实现污泥的稳定化处理。早期由于没严格的污泥排放监管,各地普遍将污水处理系统和污泥处理系统剥离开来,都尽可能地简化甚至忽略污泥处理处置系统。

  在污泥处理行业,处理的工艺众多,不同泥质的污泥往往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当前我国污泥处置方式主要有填埋、堆肥、自然干化、焚烧等方式,占比分别为65%、15%、6%、3%,能够准确的看出我国污泥处置方式仍以填埋为主。

  随着我国土地资源愈发紧张,经济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填埋场容量的日益枯竭,污泥卫生填埋已经不能够满足污泥无害化处置的需要。此外,因高含水率污泥易引起填埋堆体的整体层移动滑坡,影响埋场安全。同时,由于污泥含水率高、颗粒细、透水性差,极易造成渗滤液和填埋场气体收集系统的严重堵塞,使渗滤液无法排出,甚至造成更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2021年6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布的《“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已经精确指出“要加快压减污泥填埋规模,积极地推进污泥资源化利用”,因而污泥填埋的处置方式将逐步被取代。

  与污泥填埋不同,污泥焚烧正在得到政策大力倡导。2022年9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住建部发布的《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强调:“要有序推进污泥焚烧处理。鼓励一些污泥产生量大、土地资源紧缺、人口聚集程度高、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建设污泥集中焚烧设施。”

  2023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2023—2025年)》再次指出:“统筹推进污泥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压减污泥填埋规模,提升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

  从“合理压减”“逐步限制”到“加快压减”,能够准确的看出,未来污泥填埋作为备用和应急的手段之一,发展的潜在能力大大减小,市场空间将不断被压缩。

  同时,近年来各地政府也正积极地推进干化焚烧,包括广东、河南、广西、陕西等省份陆续发布相关文件,支持干化焚烧,目标是建立“生物质利用+焚烧”为主、协同处置为补充的污泥处理产业结构。

  陕西省发布的《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推广污泥集中焚烧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广东省发布的《城镇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管理办法》,鼓励污泥与垃圾焚烧、火力发电、水泥窑等相结合的焚烧处置方式;广西发布的《广西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推广污泥集中焚烧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河南省发布的《河南省“十四五”国资国企发展规划》,建立“生物质利用+焚烧”为主、协同处置为补充的污泥处理产业体系等文件,都在支持干化焚烧。

  各地方的污泥处理市场需求与实际处置情况因人口、经济、水文等特点,呈现明显的区域性分布特征,不一样的地区的污泥处理需求并非平衡地分布。污泥处理的需求量与污水厂的数量、规模密切相关。

  2020年3月和11月,生态环境部于分别公布了设计解决能力500吨/日及以上的《全国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清单》第一批和第二批,涉及上海、福建、广东、甘肃、宁夏5个省(区、市)的1172座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26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9654座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从污水处理厂绝对数量来看:四川省位列全国第一,达1215座;江苏和重庆紧随其后,广东和山东排名第四、五位。

  图表13:全国设计解决能力500吨/日及以上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Top10省份分布(座)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使一些大中型污水处理厂每天需要处理大量的废水,污泥产量也随之大幅度的增加。因此,现阶段大规模的污泥处理处置项目和先进的技术的应用大多集中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从拥有设计解决能力为10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数量来看:广东省以79座的规模位遥遥领先;位列第二的山东省仅为广东省的一半,河南省和浙江省以37座的数量位列第三,江苏省和辽宁省以36座的数量位列第五位。

  图表14:全国设计解决能力为10万吨/日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Top10省份分布(座)

  受长期以来“重水轻泥”的影响,我国污泥处理行业起步相对较晚,目前仍处于成长阶段。多数涉足污泥处理的企业主营污水处理,而污泥处理仅是其为完善污水处理产业链的业务拓展,行业内仅有少数企业专门从事污泥处理业务。

  当前,我国污泥处理市场上主要有复洁环保、国泰环保、兴蓉环境、鹏鹞环保、中电环保、中科环保、军信股份等上市公司。污泥处理行业上市公司每年污泥处理量均低于200万吨的规模,单个企业市占率低于3%。

  除了少数规模较大的企业外,泥处理行业虽然公司数众多,但其中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市场格局较为分散。行业内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上的水准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且市场占有率大的大规模企业。

  从产业链的角度,污泥处理行业的参与主体可大致分为污泥处理投资运营企业、系统解决方案提供企业和污泥处理设备提供企业等三大类别。

  不同的市场参与主体需要具备不同的能力,随着污泥治理逐渐受到国家重视,不同参与主体受益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作为提供污泥治理服务的投资运营商能够直接享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而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设备提供商均需要通过投资运营商才能获益,因此,投资运营型企业处于行业发展的更前端。

  污泥处理设备是对污泥进行浓缩、调质、脱水、稳定、干化或焚烧等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的工艺流程中使用的环保设备,包括污泥脱水机、污泥干燥床、污泥固化拌和站等。

  我国污泥处理成套设备制造业起步较晚,市场发展空间较大,但行业集中度相比来说较低,企业规模、技术水平良莠不齐,大部分制造商规模小且分散。

  更多关于污泥处理行业的全面数据和深度研究,请查看韦伯咨询独家发布的《2023年中国污泥处理行业专题调研与深度分析报告》。